2024-01-02 16:42
河北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370亩水稻,每亩产量1500斤,又是个丰收年。”唐山乐亭县古河乡张李铺村村民杨邵红说,乐亭靠海,过去不少地是盐碱地,自家地块也有不少泛着白花花的“碱疙瘩”,这几年经过综合治理,加上选用抗盐碱品种,丰收一年接一年。
土壤含盐量降低20%
乐亭县境内近三分之一的乡镇毗邻渤海,有近20万亩不同盐碱化程度的耕地和荒地。过去在乐亭,盐碱地曾是荒凉贫瘠、不毛之地的代名词,有的地块上还泛着白花花的“碱疙瘩”。近年来,乐亭县持续对盐碱地区域进行改良开发,探索构建新发展理念下盐碱地综合利用体系,通过改善排水灌溉系统、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引进推广抗盐碱农作物品种等措施发展水稻种植8万余亩,实现土壤全盐含量降低20%,土壤有机质提升2%-3%,作物亩产提高10%以上,新增粮食产量450吨以上,蹚出了一条盐碱地系统化治理的特色路子。
古河乡数字循环农业智慧园区便是乐亭县盐碱化耕地治理的一个案例。
辽营裕一号、粮粳5号、盐丰47号……在种植期,园区内多种耐盐碱水稻如巨大的地毯铺展。指挥室工作人员魏明朝通过远程遥控,轻轻一点鼠标,便可根据时需精准调度用水。依托部署在田间的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等多种传感器,园区将1500亩盐碱化程度较高的耕地作为重点监测区域,通过物联网等多种监测手段对盐碱地的水盐情况、作物生长状态、气象环境等内容进行监测分析,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盐碱地土壤与作物动态监测管理平台。
“新农人”用上物联网
24岁的魏明朝2023年初返回家乡成为一名“新农人”。园区共有像他一样的90后工作人员4名,他们每天通过指挥室的大屏幕观测水稻的长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轻松管理着千亩良田。
针对盐碱地农业虫害监测预防,园区实行远程AI识别监测虫害并分析预防,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自动完成诱虫、杀虫、虫体分散、拍照、传输、收集、排水等操作,实时将虫害类别和计数情况上传到农业虫情测报平台,根据识别结果,对虫害的发生与发展进行分析和预测。此举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成本,更为周边村落水稻种植户提供准确、及时的预报服务。
据了解,针对新时代智慧农业发展的战略需要,乐亭创建了智慧农业、特色农业“两大场景”。建成农业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示范基地,重点研发引进作物耕种收作业、水肥一体化、病虫草害防治等精准调控智能装备,集成示范从耕种收机械化作业、智能化调控管理到质量安全追溯的全程现代装备技术体系,用数字化手段实现盐碱地的高效监测与科学管理。
以渔促稻 以渔稳粮
探索“一水多用、一田多收、以渔促稻、以渔稳粮”种养新模式,古河乡数字循环农业智慧园区还在稻田中投放扣蟹、大眼幼体、小龙虾等适生品种,建立生态循环系统。弱碱水里长大的螃蟹,肉质甘甜紧实,热销全国各地。
伴随着一块块盐碱地改造成功,附近的村民内心升起了“新希望”,他们逐渐由观望者变成了参与者,并靠此实现了增收。
在轻中度盐碱化地带建设台田种植区,在重度盐碱化地带开展海产品工厂化养殖,乐亭老百姓“挖塘降水,以渔治碱”,创新致富思路,将盐碱地变成上可种植、下可养殖海产品的“聚宝盆”。
“我们主要在盐碱地上养殖海参,不用人工喂养,因为海参的食性很杂,主要吃浮游生物、藻类等,这个水面和滩涂含有大量的硅藻等丰富天然饵料,养殖两年就可以上市。”姜各庄镇前营村的海参养殖大户杨孟林介绍。
目前,乐亭县盐碱地海参养殖总面积约6.5万亩,年产鲜活海参、半成品海参、成品海参近6500吨,全产业链产值近10亿元,从业人员10万余人,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项特色产业。
原标题:《【三个努力建成】渤海岸边盐碱地从“白花花”到“金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