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拉尔市:万亩盐碱地改良见成效 水稻首年产量创高产

万亩良田披金装,盐碱地上好“丰”光。时下,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六团今年改良的万亩盐碱地中,一派丰收景象。10月13日,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组织相关专家,对六团辖区内的耐盐碱水稻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万亩连片示范区进行测产。

第一师阿拉尔市六团十一连耐盐碱水稻航拍。杜新民 摄

专家组一行在三个不同的地块分别选取784.08平方、734.8平方和707.4平方进行测产,通过实打实收,实际产量分别达到609.9公斤、633公斤和478.6公斤,平均实际产量达到573.8公斤,超出目标产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对此表示惊叹:“这么大的面积,头一年这一万亩荒滩改过来种水稻,就能取得这么均衡的生产效果,这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我国盐碱地面积约为15亿亩,其中新疆盐碱地面积占1/3,且为硫酸盐碱地,改良难度超过东北和南方地区。在今年的种植过程中,当地按照“兵团统筹、师市主导、团场配合、国企投资运营”的模式,通过科技手段加大盐碱地改良力度,目前土壤含盐量降至0.3%,PH值达到8.9,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10月13日,工作人员收割水稻。冯斌 摄

记者走进这片耐盐碱水稻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万亩连片示范区看到,金色的水稻铺满田野,与旁边未开发利用的“白碱滩”形成鲜明对比。据了解,该片土地在播种之前土的含盐量都在1.2%,现在已经降到了0.3%。此外,在优质高产耐盐碱水稻品种以及配套技术的共同推动下,今年这些水稻取得了很好的产量,预计这万亩的盐碱地水稻的平均产量将超过500公斤。

创下高产的秘诀关键在压盐碱,种植过程中承种企业采用物理和化学双管齐下的办法,有效的将水质保持在水稻适宜生长的范围内。在做好压盐碱的基础上,又将现代化的种植技术注入全过程。无人植保机播种、施肥、喷药,还聘请了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新疆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科学院、沈阳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全程技术服务,为水稻高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员尹飞虎研究员宣布测产结果。冯俊 摄

“今天测产能达到573.8公斤是我们没想到的,按照这个情况来看,每亩地的利润能达到500元左右,这一万亩地总利润可以达到500万元以上,职工可实现增收2.5万元左右。”六团十一连党支部书记魏九龙说,在明年的种植过程中,我们将继续抓好技术措施,做好土壤改良工作,争取明年达到700公斤。

本次测产的万亩盐碱水稻地,是由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西北中心和新疆农垦科学院共同选育的新稻36号,并配套推广了耐盐碱水稻丰产栽培技术,形成以耐盐碱水稻品种为核心,集成生物修复、节灌控盐、调理改土、栽培调控等关键技术措施配套的标准化方案。今年的成功种植,为西北内陆盐碱地的综合利用树立了样板。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范小兵说:“这个万亩示范田创下了全国首年大面积盐碱地开发利用的高产纪录,为新疆下一步在盐碱地的推广利用方面树立了一个样板。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力争在8到10年内,培育10到15个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新品种,继而推广亿亩盐碱地水稻种植。”(兵团第一师融媒体中心,金付生 杜新民 冯斌 冯俊)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京ICP备0508611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