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滨海区芳青玫瑰园,500余亩玫瑰正热烈绽放,红似火,粉如霞,白像雪,微风拂过,花浪翻涌,浓郁的花香飘散开来,令人陶醉。这片玫瑰园,不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是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从4月底开始,一直到6月上旬,都是玫瑰花瓣采摘的黄金时期。每天清晨,天色微亮,周边村民便忙碌在玫瑰园里,他们手法娴熟,轻轻采下一朵朵娇艳的玫瑰花瓣。“现在,每人每天能采摘80到120斤,到了丰产期,这个数字能飙升至160斤以上,一天就能赚150到200元。”芳青玫瑰园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这些村民来说,家门口的玫瑰园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整个玫瑰园里大量种植的芳青玫瑰,是经由多位盐碱地技术专家,在普通重瓣玫瑰的基础上,花费六七年时间选育、改良而成的新品种。它属于清香型重瓣红玫瑰,具有耐盐碱、抗干旱、花期长、产量高的显著特点,还可以异地整体复制。要知道,如今这片繁花似锦的玫瑰园,多年前还是一片白茫茫、毫无生机的盐碱地。而现在,芳青玫瑰在这里茁壮成长,每亩可创造价值5000元以上,实现了从“不毛之地”到“希望田野”的华丽转身。
玫瑰园的发展并未止步于鲜花采摘。依托丰富的玫瑰资源,这里构建起了完善的深加工产业链。采摘下来的玫瑰花瓣,摇身一变,成为了各具特色的产品。一部分被制成玫瑰红茶,茶香中带着玫瑰的芬芳,令人回味无穷;一部分被加工成玫瑰酱,成为餐桌上的甜蜜点缀。这些深加工产品,进一步提升了玫瑰的附加值,也为当地带来了更可观的经济效益。
除了农产品加工,玫瑰园还积极拓展产业边界,发展文旅研学。漫步在玫瑰园里,玫瑰长廊已经成型,爬藤类玫瑰沿着长廊攀爬生长,虽尚未完全长成,但已能想象到未来花朵盛放时,这里将成为一道浪漫至极的风景。目前,这里已经吸引了不少中小学前来开展研学活动,让孩子们亲近自然,了解玫瑰的种植、加工过程,感受农业的魅力。
“下步,我们还将继续深化文旅研学项目,挖掘玫瑰文化内涵,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片盐碱地上的奇迹。”玫瑰园负责人满怀信心地说。随着玫瑰园知名度的提升,未来,这里有望成为集种植、加工、旅游、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芳青玫瑰园的华丽蝶变,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实践的鲜活样本。从单一的鲜花种植,到集加工、文旅、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玫瑰园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更点燃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它以科技创新突破土地桎梏,用产业融合拓宽发展路径,靠文旅赋能激活乡村活力,让盐碱地变成了“聚宝盆”,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记者|赵 宁 刘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