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稻+”产业生态圈 盐碱地变良田不是梦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依托万亩海水稻通过“盐碱地改良+海水稻种养”的发展路子,不断提高土地利用价值,推进环境生态治理,将万亩海水稻基地打造成富民增收的优质产业。

  9月14日,在海水稻基地里,新疆中农海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查看海水稻生长情况。

  据了解,新疆中农海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针对帕哈太克里乡土壤盐碱化的特征,通过“三微系统改良法”,利用海水稻出色的耐盐碱能力,形成对土地的生态修复模式,对土壤改良和生态环境治理起到一定推动作用,生态效益显著。

  新疆中农海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强儒说:“海水稻基地前方有灌溉渠,后方有排碱渠,可以把土壤里面的盐碱除去,盐碱地就变成了良田。要是可以培育出耐盐碱的水稻种子,就能把南疆的盐碱地、盐碱水都利用起来了。”

  近年来,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积极采取“企业+农户”的模式,利用本乡资源优势依托万亩海水稻让更多农民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分享增值收益,进一步拓宽了农民群众的增收渠道,增加了就业途径。

  肖尔巴格村村民木合塔尔·铁力瓦力迪说:“我们家有12亩地,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给公司种植,每年除了这一份土地流转收益之外,我还在公司找了工作有了固定收入,现在家里条件越来越好了,买了车,也盖了新房子。”

  为了让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发挥出更大作用,今年,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肖尔巴格村积极推广海水稻综合种养模式,将鸭子养在稻田中为水稻除虫、除草,而水稻则为鸭子提供丰富的水源和充足的食物,不仅将海水稻田中的空间有效利用起来,同时还激活了耐盐碱土地的利用价值,这种综合种养模式在全乡形成了区域带动效应,达到稻鸭双增收的目标。

  肖尔巴格村村民依斯坎地尔·马木提江说:“今年村委会免费给我们发放了60只鸭子,我们一边种植海水稻一边从事生态养殖,通过放养,这些鸭子卖出去也比市面上的价格高,是个不错的收入。”

  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肖尔巴格村乡村振兴站站长奴日曼古力·米吉提说:“肖尔巴格免费给村民发放鸡、鸭、鹅,同时给他们提供养殖和防病的技术指导,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模式,把养殖作为增加收入的主导产业来抓,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通讯员 马丽娜 热衣丁)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京ICP备0508611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