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西部文明播报
由于土地盐碱,河北省沧州市东部沿海地区的不少农户种田积极性不高。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外出打工的农民增多,谁来种地,成了困扰不少村庄的问题。为破解这个难题,渤海新区金丰公社主动当起“田保姆”,为黄骅市3个村庄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耕播机收、统防统治服务,通过新农具、新技术、新模式,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间搭起一座桥。
黄骅市羊三木回族乡刘皮庄村的地块里,两台播种机正奔忙作业,一粒粒“穿”着红衣的玉米种子蹦跳着投入大地怀抱,在这片盐碱地种下丰收的希望。
地头上,王长松脚步不停。他忙前跑后,调配好种、肥等农资。王长松并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而是渤海新区金丰公社的负责人,也是刘皮庄村村民新“聘”的“田保姆”。今年3月,渤海新区金丰公社与刘皮庄村115户村民签约,托管了1500余亩土地,全程负责耕、播、机、收作业,让村民们不种田也能有收益。
继刘皮庄村后,近日,黄骅市旧城镇后仙庄村、常郭镇常郭村的不少村民也陆续与金丰公社签约,两个村近2000亩土地,也将实现全过程生产服务托管。
在黄骅,瘠薄的盐碱地居多,农户自己管理,增收尚且不易。听到有企业来帮着种地,还能坐等收益分红,村民们都很乐意。但人人心里也打上了个“问号”——他们能种好地、赚到钱吗?
对于这一点,王长松信心十足。“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这就是我们的信心来源。在管理中,我们实行‘6+1’模式,即坚持良种、良肥、良药、良机、良法、良策等6项标准。1则指的是每村安排1名小社长按标准科学种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通过机械化代替人工作业,将种植流程标准化,满足农户不下地、产量高、卖高价的服务需求。”
原来,早在成立渤海新区金丰公社前,王长松就有多年农资管理经验。这些年,不少农户向他求助,都是因轻听轻信买了不适合本地的种肥而减产的。
“别看不少人种了一辈子地,可不知道怎样科学种地。就拿良种来说,我们选用的都是适合本地的审定品种。在种植中,我们还要进行盐碱地改良,来提升地力、提高产量。”
不仅如此,为确保“6+1”模式能实实在在落地,金丰公社还在每个村安排了一支年轻化、专业化、机械化的小社长服务队。村民李建港是金丰公社驻刘皮庄村的小社长,他带领五六名职业农民不断学习科学技术,利用专业农机规范管田。今年,还特意培养了一名无人机飞手,紧盯植保作业。
如何让种粮赚到钱,保障农户们的收益,王长松也早算好了精细账。通过规模化作业,一季的农资、农机服务等亩投入能降低七八十元。省下来的,就是他们额外的收入。通过科学管理,粮食亩产还有提升空间,他们的目标是增产100公斤,增收200元。
“我们坚持的是‘党建引领,双社合作,壮大集体经济’模式,实现‘政府+企业+农户’三赢。”王长松说,不管地里产出如何,金丰公社将给村民们带来每亩至少400元的保底收入。一季收成过后,卖粮赚到了钱,村民、村集体、驻村的小社长还将获得不同比例的分红。这样的模式,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更能鼓起大伙儿的钱袋子。不仅如此,由于进行托管,土地规模化经营,还能向上级申请农业保险政策,如遇到灾害性天气造成减产、绝产,也由保险兜底,比农户自种多了一份抵抗风险的能力。
随着托管作业的推进,不少村民心中的“问号”也变成了“感叹号”。
刘皮庄村村民李桂生,将自家近20亩土地托管给了金丰公社,每年能获得近万元保底收益。“不看不知道,金丰这个‘田保姆’,各项作业都不含糊。不光作业精细度高,还舍得用肥。平常俺们自种,一亩地也就上二三十公斤肥,他们能上到三四十公斤。还有专人检查播种深度和株距,可比俺们自己精心多了。”李桂生赞叹道。看到金丰公社种植出真招,他也到地头义务帮工、指认地块。
对于这片土地的变化,李建港也感触颇深。“村民们把地统一托管,撂荒的地少了,成了方连了片,还便于机械化作业,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俺们学到了科学技术,防治病虫害更得心应手。除了常规除草、治虫,后期俺们还要追施营养液,在稳产的基础上力求高产。”
农田托管、专家看田,既提高了种植品质,也节省了种植成本。近日,渤海新区金丰公社还在与海兴县的种田大户洽谈土地托管业务,让更多盐碱地能得到“田保姆”的精心照顾。(刘耐岗)
关键词:盐碱地 盐碱地改良 盐碱地治理 盐碱地种植 盐碱地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