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姑娘“慧”种盐碱地

终于等来一场甘霖,张宸悬着的心总算落下来。“雨后墒情不错,正适合抢播冬小麦,还能多种4000多亩盐碱地,明年又能多收一季粮食。”

让盐碱地和中低产田也能多打粮,是“90后”姑娘张宸投身农业后不变的目标。十多年来,她从科学施肥改良土壤、借力北斗精细作业等方面入手,一点儿一点儿拓展盐碱地的丰产空间。

她说:“我是农民的女儿,吃着盐碱地上的粮食长大,我要用自己所学,让盐碱地也能多打粮、打好粮。”

引智施肥

盐碱地也有好收成

走进沧县兴济镇赵庄子村,沧县鑫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晾晒场上,金黄的玉米堆成小山。随手拿起几个打量,棒槌粗壮,籽粒饱满,不难看出,又是一个让人高兴的丰收年。

“别看咱这儿多是盐碱地和中低产田,但是产量一点儿也不差。经过几年的测土配方施肥,今年,玉米平均亩产可达750公斤,甚至比普通地块产得还要多。”阳光下,张宸的笑脸和金黄的玉米一样耀眼。

张宸是土生土长的赵庄子村人。2013年,从河北农业大学植保专业毕业后,她一头扎进了家乡的盐碱地和中低产田里。对此,不少人不理解,“一个大学生,还是个姑娘,干点啥不好,怎么就摽上这盐碱薄地了?”

原来,早些年,这里的盐碱地一季只能打几百斤粮。辛苦忙碌一年,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因此灰心的人不少。但张宸想,“我是吃着盐碱地上的粮食长大的,就算产量低,这些地也不能扔下,它关系到一个个家庭的口粮。”

触动她的,还有一次与老师去东北调研的经历。当地实行土地流转、规模生产,现代农业迅速发展,让她不由想到了自己的家乡。“盐碱地虽然瘠薄,但同样是一份宝贵资源,关键在于怎么开发利用。”

回乡后,张宸没少琢磨,“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问题还出在土壤上。地力不行,生产大大受限。”为此,她没少往地里施肥,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出苗率低、苗情不一,连带着产量也提不上来。”

但张宸并没有灰心。她知道,自己这是吃了不懂技术的亏。“既然一个人水平有限,那就请专家指导,借鉴别人的经验总不会错。”

测土配方施肥,便是引“智”而来。2015年,市农科院的科技特派员来合作社指导技术,也开阔了张宸改良盐碱地的思路。

“测土配方施肥,说白了就是让盐碱地按需‘吃饭’。以前我们在所有地块用的都是同一配方的肥料,虽然氮磷钾含量不少,但都是固定比例,其实并不合适。经过测土后我们才知道,有的地块可能更需要磷肥,少一些氮肥,有的需要多施钾肥。这就需要调整配方、精准施肥。”张宸介绍道。

她说,合作社流转了多个村庄的土地,虽然都是盐碱地,但土壤情况多样。就算仅一河之隔的两块地,土壤可能也大不相同。

2015年,她拿出1000亩地作为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田,秋收后,玉米亩产550公斤,同一品种的亩产较原先提升了15公斤至25公斤。

“测土配方施肥,还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肥料投入。原先,播种时每亩地要施40公斤肥料,调整肥料配方后,只需施用35公斤,别看减了肥,反倒增了效。”不仅如此,连年投入肥料,也让瘠薄的盐碱地变得有了肥力,产出能力大大提高。

“今年,我们的玉米平均亩产能达到750公斤,小麦平均亩产达475公斤至500公斤。”张宸笑道,“今年秋冬播种,我们还在部分盐碱地块施入了土壤改良剂,期待着明年产量还能提升。”

牵手北斗

精细种田高效丰产

眼下,鑫翰合作社的农机正在盐碱地上加紧播冬小麦。每到一处,这些“大家伙”总能引起不少关注。

田野里,播种机笔直前行,可奇怪的是,驾驶室中却空无一人。只在车后跟随着一人,边随播种机缓慢前行,边检查播种质量。

“播种机都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只要规划好路线,不用人驾驶,车辆就能匀速直行,误差不超过3厘米,下种量也更加均匀。机手不用盯着方向盘,除了可通过监控器查看播种进度和质量,还能随时下车检查。这样一来,不光作业精准高效,也能省去人工。”张宸笑着说。

原来,这是张宸引进的北斗导航无人作业技术,她也因此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北斗姑娘”。

牵手北斗,还只是张宸带动起更多盐碱地高效种植的一个缩影。2013年,她决定回乡种地,正是想通过机械化生产,解决“谁来种植盐碱地”“怎么种好盐碱地”的问题。

为此,合作社在流转1万多亩土地的同时,不断购入耕、播、防、收等各环节所需农机,还在2018年承担了《河北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搭建起了农业全程机械化平台。

这些年,只要了解到能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的农机,无论是出资购买还是租用,张宸都要引进试用。这不,为了提升盐碱地的播种质量,今年她又给一些播种机装上了“新帮手”——驱动耙。

“以往收完玉米,要用旋耕机将土地旋一遍再播种,但是这样作业后,田里多是一个个土块,播种时并不是很平整。今年,我们给播种机装上驱动耙,前面耙地,后面播种,一次性完成作业,不光让土块更碎更小,还让土壤更加平整。”

为了打造盐碱地上的智慧农业,成为科技兴农的生力军,前些年,为农机装上北斗导航系统,一台就要花费35万元,足足顶上一台农机的价格,这也没能挡住她的脚步。

“实行智能化生产,可以解放劳动力,还能提高作业效率和精度。我算过一笔账,种地变得省时、省力、省心后,一年下来各项成本大大节约。”决定大量购入北斗导航设备后,张宸多次赶赴上海、北京与厂家洽谈,终于将价格打了下来,为自家的100多台农机装上了这个“智慧大脑”。

不仅如此,近两年,她还与我市科研机构合作,主导研发属于自己的北斗导航系统,在保证作业精度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市场价格。目前,张宸的北斗导航系统已纳入农机补贴目录。农户仅花费1.1万余元,便能配备这智能装置。

依托庞大的智能农机军团,张宸还深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深翻、旋耕、播种、管理、收储、烘干等多环节或单环节托管服务。如今,除了耕种沧县当地的盐碱地,张宸还为黄骅、盐山及海兴等地的2万多亩盐碱地提供单环节或多环节作业服务,带去高效种田新气象。

延伸加工

带着面花参加全国妇代会

日前,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张宸前去参会,还特意带去了两袋面花,向其他代表推介这盐碱地上的特色风味。

“这些面花是用我们种植的旱碱麦制作的。临出发前,我和村里的姐妹亲手赶制出来,专门带到北京和大家分享,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咱盐碱地虽然瘠薄,但产品同样优质、美味,从而吸引更多人关注盐碱地,提升盐碱地的经济价值。”说起带着面花参会的初衷,张宸直言。

这些年,张宸满心想的都是怎么能更好地开发利用盐碱地。做好种植管理,提升土地产出的同时,她还不断加工特色农产品。

“萌生制作面花的想法前,我们已和黄骅市一家面粉厂建立了合作关系。我们供给优质旱碱麦原料,工厂给加工成旱碱麦面粉,再由我们进行推广、销售。”张宸说,积极发展粮食深加工产业,不仅可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还能带动更多人增收。在此之前,合作社生产的芝麻酱、香油、杂粮等农产品,已在市场俏销多年。

创建面花工坊,也是其中一项。

“以旱碱麦面粉为原料,无论制作馒头还是面花,越吃越香,很受欢迎。”而制作面花,流程尤需精心。除了发面环节可用机械化生产,将面团按进花模、平整边缘和花底、摔打模子搕花等工序,都需要人工操作。“村里的妇女姐妹不少,与其闲聊家长里短,不如一起做面花,做出特色产业增收。”

为此,她特意成立了农业科技公司,还申请注册商标,计划进一步扩大面花工坊的规模。近期,她还计划送员工去肃宁的电商基地学习、实训,将线上销售当成主攻方向。

“经过多年努力,农产品的线下销售渠道已畅通无阻。接下来,我们要着力开辟抖音、拼多多等线上平台,希望能借助网络,让盐碱地土特产品的美名,被更多人知晓。也欢迎大伙儿来到我的家乡做客,体验现代农业、品尝特色美味,感受不一样的盐碱地。”暖阳下,张宸笑意盈盈。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京ICP备0508611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