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盐碱地上稻花香

眼下,正是吉林省水稻插秧的时节,在吉林省西部,14万余公顷盐碱地通过改良变身水田,昔日的不毛之地成为米粮川。

在大安市信达农业合作社,高速插秧机正在水田里穿梭作业。

“这里以前就是'白花花'的盐碱地,经过改造,已经变成了良田。” 合作社负责人王千士对记者说。近几年,当地通过运用水洗法配合生物以稻治碱,耕地面积在不断增加,他们合作社今年承包种植的水稻面积达到了533多公顷。

一年变良田、两年创高产。立足于盐碱地复育及保护性开发,大安市与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等单位合作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用物理、生物等方式改良盐碱地,并创建了“淡化表层”和“熟化耕层”培育合二为一的改良新模式,鼓励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实施“综合种养”模式,放养稻田鱼、稻田鸭、稻田蟹,在增加收入的同时,粪便还田,还可以对土壤进行进一步改良,提升水稻的品质。

王千士说:“现在看到的是200公顷有机稻田,我们开发盐碱地的方法已经很成熟,明年还会扩大面积开发盐碱地,我们希望所有的盐碱地都变成米粮川、变成良田。”

据了解,今年大安市通过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将新增耕地1626多公顷,成为吉林省粮食产量新的增长极。

据最新省农情调度,截至5月21日,吉林省粮食作物播种已完成91.23%,玉米播种已结束,大豆已播种96.33%,水稻已插秧46.2%。

作者: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毕玮琳


关键词:盐碱地 盐碱地改良 盐碱地治理 盐碱地种植 盐碱地修复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京ICP备05086114号-2